烟海钩沉,bink与RELX的前尘旧事

悦刻果味海外代购 admin 2025-07-30 11:42 29 0

电子烟江湖的暗流涌动

烟海钩沉,bink与RELX的前尘旧事

在电子烟行业的江湖中,品牌兴衰如潮起潮落,而其中最为耐人寻味的,莫过于binkRELX(悦刻)之间的前尘旧事,这两大品牌曾在中国电子烟市场掀起波澜,却又因政策、市场与资本的博弈走向不同的命运,它们的竞争、合作与分道扬镳,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浮沉与变迁。

本文将回溯这段历史,揭开bink与RELX背后的商业角力、技术路线之争,以及它们如何在监管风暴中各自求生。


第一章:bink的崛起与陨落

1 初出茅庐,剑指高端

2018年,国内电子烟市场迎来爆发期,众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bink(冰壳科技)便是其中之一,由前华为高管张建伟创立,主打“高端雾化”概念,强调“健康替烟”,并采用陶瓷雾化芯技术,试图在口感与安全性上超越竞争对手。

bink的产品定价较高,目标用户瞄准都市白领与高端消费者,其首款产品bink Max凭借精致的外观设计和独特的口感,一度在市场上引起关注。

2 资本加持,快速扩张

2019年,bink获得数千万美元融资,投资方包括知名机构IDG资本源码资本,在资本的助推下,bink迅速铺设线下渠道,在全国开设数百家专卖店,并尝试进入海外市场。

bink的扩张策略存在隐忧:高定价限制了用户规模,而线下门店的高成本使其现金流承压。

3 政策风暴,折戟沉沙

2019年底,中国电子烟行业迎来“线上禁售令”,所有电商平台禁止销售电子烟,这一政策对依赖线上渠道的品牌(如RELX)造成冲击,但bink因主打线下,初期受影响较小。

2021年《电子烟管理办法》出台,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电子烟实施“牌照制”管理,要求所有品牌必须通过“国标认证”才能销售,bink因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线,最终在2022年宣布停止运营,黯然退场。


第二章:RELX的崛起与转型

1 悦刻的野蛮生长

与bink不同,RELX(悦刻)走的是“大众化+快消品”路线,2018年,由前优步中国高管汪莹创立,RELX凭借低价策略社交裂变营销迅速占领市场。

RELX的早期成功得益于:

  • 线上渠道优势:在禁售令前,RELX通过天猫、京东等平台快速铺货。
  • 资本疯狂加持:先后获得红杉资本、DST Global等顶级机构投资,估值一度突破300亿元
  • 下沉市场布局:通过便利店、小烟摊等渠道渗透三四线城市。

2 监管风暴下的求生术

2019年线上禁售后,RELX迅速调整策略:

  • 全力押注线下:2020年,RELX门店突破1万家,远超bink。
  • 布局海外市场:进军东南亚、欧洲,以规避国内政策风险。
  • 拥抱监管:2022年,RELX成为首批通过国标认证的品牌之一,并转型“烟草味”产品以符合法规。

3 今日RELX:行业寡头的隐忧

RELX已成为中国电子烟市场的绝对龙头,占据60%以上份额,其挑战依然存在:

  • 政策不确定性:国标限制口味创新,用户流失风险加大。
  • 国际竞争:海外市场面临Juul、Vuse等巨头的挤压。
  • 品牌老化:如何保持年轻化,避免成为“传统烟草”代名词?

第三章:bink与RELX的商业启示

1 技术路线之争:高端vs大众

bink选择高端化路线,试图以技术(陶瓷芯)和设计取胜,但忽视了中国市场的价格敏感性,而RELX走快消品模式,更符合国内消费者的习惯。

启示:在中国市场,“性价比”往往比“高端故事”更重要

2 资本的双刃剑

bink和RELX都曾获得巨额融资,但bink烧钱过快,未能建立足够深的护城河;而RELX则利用资本快速抢占市场,最终活了下来。

启示:资本能加速扩张,但现金流管理和政策适应能力才是生存关键

3 政策风险:电子烟行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

无论是bink的退场,还是RELX的转型,都印证了政策对行业的决定性影响,电子烟品牌必须学会“与监管共舞”,否则难逃淘汰命运。


烟海钩沉,谁主沉浮?

bink与RELX的故事,是电子烟行业的一个缩影,它们的兴衰告诉我们:

  • 市场策略比技术更重要(RELX胜在渠道,而非产品)。
  • 政策风险是最大变量(未能适应监管的品牌注定消亡)。
  • 资本可以助推,但不能救命(最终比拼的是生存能力)。

RELX仍在征战,而bink已成往事,电子烟行业或许还会有新的搅局者,但无论如何,这段“前尘旧事”,仍值得后来者深思。

评论区